雜誌簡介: 關於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Museums, CAM)成立於1990年7月22日,是由國內關心博物館人士及同好所組成之專業社群組織,以促進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扮演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合作及學術交流平臺為宗旨,長期致力於博物館專業發展相關議題之研究,陸續辦理各項博物館專題研究案及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積極推動各專業委員會之運作發展,廣受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及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肯定。 本學會擁有逾百所團體會員館及250多名個人會員,並在歷屆理事長及28位理、監事推動下,以「專業合作、社群交流」為會務經營之理念,媒合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博物館相關大學校院及國際博物館協會等專業組織,實質建構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交流網絡,進圖增進臺灣博物館界的國際能見度及影響力。 誠摯邀請您 共同探索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之軌跡。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主題專文
博物館教育導入數位遊戲式學習應用:以國立歷史博物館「我與酷獸的大冒險」AR數位學習體驗為例
AI時代下-博物館人機協作的契機與角力
D1 Smart Museum
虛實的界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的科技應用思維及挑戰
博物館造景展示的多重時空:虛擬實境
視聽多媒體技術與設備的空間性與真實性的再思考
數位科技、博物館展覽與原民復返: 以澳洲「歌行路徑:追循七姊妹的蹤跡巡迴展」為例
是萬靈藥還是維他命?
淺談博物館如何成就科技的當代應用與實踐
臺灣博物館新訊
文物徵集的下一步:澎湖生活博物館年度文物大賞展策劃之路
國際博物館簡介
尋常百姓鑑賞趣一踏進釜山博物館的故事中
主題專文
博物館教育導入數位遊戲式學習應用:以國立歷史博物館「我與酷獸的大冒險」AR數位學習體驗為例
AI時代下-博物館人機協作的契機與角力
D1 Smart Museum
虛實的界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的科技應用思維及挑戰
博物館造景展示的多重時空:虛擬實境
視聽多媒體技術與設備的空間性與真實性的再思考
數位科技、博物館展覽與原民復返: 以澳洲「歌行路徑:追循七姊妹的蹤跡巡迴展」為例
是萬靈藥還是維他命?
淺談博物館如何成就科技的當代應用與實踐
臺灣博物館新訊
文物徵集的下一步:澎湖生活博物館年度文物大賞展策劃之路
國際博物館簡介
尋常百姓鑑賞趣一踏進釜山博物館的故事中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關於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Museums, CAM)成立於1990年7月22日,是由國內關心博物館人士及同好所組成之專業社群組織,以促進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扮演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合作及學術交流平臺為宗旨,長期致力於博物館專業發展相關議題之研究,陸續辦理各項博物館專題研究案及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積極推動各專業委員會之運作發展,廣受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及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肯定。
本學會擁有逾百所團體會員館及250多名個人會員,並在歷屆理事長及28位理、監事推動下,以「專業合作、社群交流」為會務經營之理念,媒合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博物館相關大學校院及國際博物館協會等專業組織,實質建構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交流網絡,進圖增進臺灣博物館界的國際能見度及影響力。
誠摯邀請您 共同探索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之軌跡。
關於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Museums, CAM)成立於1990年7月22日,是由國內關心博物館人士及同好所組成之專業社群組織,以促進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扮演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合作及學術交流平臺為宗旨,長期致力於博物館專業發展相關議題之研究,陸續辦理各項博物館專題研究案及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積極推動各專業委員會之運作發展,廣受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及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肯定。
本學會擁有逾百所團體會員館及250多名個人會員,並在歷屆理事長及28位理、監事推動下,以「專業合作、社群交流」為會務經營之理念,媒合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博物館相關大學校院及國際博物館協會等專業組織,實質建構臺灣與國際博物館專業組織交流網絡,進圖增進臺灣博物館界的國際能見度及影響力。
誠摯邀請您 共同探索臺灣博物館專業發展之軌跡。